BetVictor Sports(伟德体育)国际官网(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历史上,女人能够自主选择命运的机会少之又少。受传统伦理道德的要求,“弃夫”的妻子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难免遭受官府或法律的制裁。但她们为何弃夫?其生存境况与内心世界又如何?对于这类问题,似乎鲜有关注。《弃夫潜逃》一书将目光聚焦于法律案卷记录的那些“妨害婚姻家庭”的女性,让我们看见了1937-1949年重重危机的北平中,一个弱者的世界。7月12日,《弃夫潜逃》作者、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副教授马钊与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宏将做客中信书店·三里屯店,一起探讨法律档案里的女性犯罪与困境。
《灵性的指引》首次以佛教造像艺术家的自我表述作为叙事的主体,并置呈现艺术家的“画”与“话”,打破大部分观众的刻板印象——即为佛造像的艺人是“无名的造神者”或是“重复相同活计的工匠”。展览不依赖专家的评论,突出佛教造像艺术家——尤其是此前被严重忽视的藏族女性唐卡画师——在现代艺术市场中的能动性,在“人性”与“神性”的交织中,探索艺术家如何为佛教造像艺术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虽然“信仰”一词对于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来说似乎越来越遥远,但对于“灵性”的追求与“仪式”带来的慰藉却始终贯穿我们的生活。展览通过构建“传统”艺人与当代艺术家的对话,邀请观众踏上一场寻求智慧与灵性的旅程。展览以人类学的视角切入,基于长期的田野考察,通过艺术作品、艺术家的“第一人称叙事”及多媒体材料,为观看带来审美、宗教和艺术史意义以外,更深层的人文关怀。
在晚清的政坛上,曾国藩身处权力漩涡,一面掌握重兵,一面深陷生死危局。他从丁忧归隐到两江总督,再至直隶总督,看似节节高升,实则步步维艰。如何在内外交困、猜忌环伺、局势崩裂的时代中坚守本心、不致倾覆?本次对谈活动以曾国藩为引,聚焦他与晚清政局,以详实史料与深刻剖析,带领读者重返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解读曾国藩五大生死局背后的权谋、人心与信念。借由他的抉择与挣扎,重新思考身处巨变时代中的“变”与“不变”,对个体而言有哪些可能性。
《博物馆奇妙夜》的原型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各地游客到纽约打卡的热门景点。这里不仅有恐龙化石、动物标本、太空探秘,还有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人类学收藏。在这里,你或许会惊讶于那张被精心绘制、充满灵性的红唐《冥想观音》,它出自青海藏族女画师伦措之手,一笔一划间都流露出独属于女性画师对宗教艺术的虔诚。博物馆的展厅不仅是摆放器物的空间,还是“文化碰撞的场域”,不同的人走进展厅,由展品或展览叙事引发讨论,有时是沉默,有时是激烈的争论,这都是博物馆存在的关键意义之一。但也有人提出谁还需要博物馆,什么是人类学博物馆?7月13日下午,中信书店邀请《77街的神龛》作者薛茗、热贡唐卡女画师伦措做客中信书店·三里屯店,为我们“打开”这间博物馆鲜为人知的一面。
《风起前的蒲公英》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影工作室历时六年创作,是一段关于教育、成长与告别的影像旅程。7月13日,作家梁鸿、写作者淡豹、旅美社会学者&美利坚大学国际服务学院副教授张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以及《风起前的蒲公英》的导演梁君健、《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海燕将做客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店,一起走近纪录电影《风起前的蒲公英》,捕捉那些被城市化飓风吹得七零八碎的、坚韧动人的故事。
《人性的深渊:吴谢宇案》一书是最近由生活书店推出的深度纪实类作品。在2016 年、2019 年、2022 年、2023 年这几个与吴谢宇案相关的不同时间节点,《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始终保持着对此案的追踪、采访和调查。7月12日,我们邀请这本书的作者吴琪,《三联生活周刊》的老主编、作家朱伟,与嘉宾老师毛尖、路内、郑戈一起,从这本书出发,聊聊案件背后的复杂动因与可能的症结,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探讨:为什么这样的悲剧会发生?在法律的判决之外,我们的社会该怎样理解这样一桩案件?吴谢宇案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最隐秘的伤口。信息越来越发达、沟通、交流越来越便利的当下,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今天,我们仿佛比任何时候都要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却又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孤独。
《龙凤歌》是著名作家胡学文继《有生》之后又一部满怀诚意的重磅长篇,凤凰文学奖三年以来首部首奖作品。从《有生》中国式“百年孤独”的历史书写,到《龙凤歌》充满梦幻与浪漫的平民现实主义,胡学文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谱系涂上了瑰丽色彩。7月12日下午,胡学文将与评论家、 《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诗人、评论家张定浩,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展开对谈,谈一谈每个人生命中的那首《龙凤歌》。
《纸剧院》是塞尔维亚作家米洛拉德·帕维奇的一部独特作品,它是一部小说-故事集,包含了38个故事,每个故事前都附虚构作者的生平信息。这些虚构的作者都是帕维奇自己创造的,而所有的故事也都是他本人所写。《纸剧院》是一场关于文学、历史与想象的纸上狂欢。7月12日下午,读道新书分享会特邀书评人本来老六与翻译家冯洁音围绕帕维奇构建的虚实交织世界,解析书中38位虚构作家如何以纸为幕,在历史褶皱处上演文学游戏;探讨叙事迷宫中的文化密码与跨时空对话,揭示“纸剧院”如何成为连接现实与虚构的隐秘通道。
欧阳修出身孤寒,他自画荻识字起,便与文学结缘,又以杰出的才华而步入仕途,一生历经风霜,最后成为北宋文坛领袖和朝廷重臣,至今为人敬仰。在文学上,他积极奖掖、提携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在后起之秀的崛起、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政坛上,他立朝蹇谔,不以个人得失而放弃原则和理想,这让他收获了赞誉,也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诽谤。《伟大的文学家》系列讲座,带领读者每期认识一位文学家。7月12日,《欧阳修传》作者之一、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崔铭将带我们走进欧阳修的文学世界。
从学徒期的被治疗体验、新手心理咨询师经历,再到作为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候选人的感悟,《心的表达》记录了李沁云从2017年至今在不同阶段的思考。在她看来,仍有很多生命经验中的碎片,在等待着自己的凝望。在我们有足够的勇气长久凝视自身内部深渊的那一天,或许便可以坚定地跨过去了。7月13日,我们邀请李沁云与作家陈佳勇,一起聊聊共同求学经历、写作实践与各自的生命体验,分享文学与心理学如何在各自的人生路径中相互映照。
发现于2015年的“长江口二号”古船,为中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沉船。本次活动邀请到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翟扬,基于“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考古以及《古船孤光》这本书的内容,向读者呈现:长江口二号是如何被发现的?上海首创了怎样的沉船整体打捞迁移技术?长江口二号沉船考古亲历者为大家解读沉船考古,讲述世界贸易航运中心发轫初期的上海水下考古“故事”。
艾米莉·迪金森(1830-1886)是美国著名诗人,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故乡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的家中,很少外出,专注于写诗,一生创作了近1800首诗,但生前只匿名发表了极少数。她的诗非常独特:短小精悍,充满新奇有力的意象;形式上她打破常规,爱用破折号、不押完整韵脚,语言简洁却蕴含巨大能量;主题常围绕死亡、永恒、自然、孤独和内心世界,思想深刻又充满情感。迪金森如今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最具开创性的诗人之一,地位与惠特曼相当。《伟大的诗人》系列讲座,带领读者每期认识一位诗人。7月13日,包慧怡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艾米莉·迪金森的世界。
20世纪30年代,国家深陷积贫积弱的困境,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偏见如阴霾笼罩。1930年,潘德明受《申报》上“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宣言感召,放弃餐馆事业加入团队,开启徒步环游世界之旅。7年漫长征途,他穿越荒漠、翻越高山,以顽强意志克服语言不通、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足迹遍布亚、非、欧、美40多国,用坚实的脚印击碎“东亚病夫”的污名。7月13日,《我的祖父潘德明——徒步环游世界的第一人》新书发布会将邀请潘德明嫡孙潘溯、上海广播电视台五星体育首席编辑周力和本书责任编辑吴志刚共同做客徐家汇书院,以对谈的形式,一同走进这位传奇人物——潘德明的奇妙旅程。
明代的江西,有这样一群知识分子,他们既非思想史上的“大儒”,也非政治史中的权臣。许多名字因不够响亮而被历史舍弃,但这些人在地方丈量田土、组织社集、传播思想,实为历史洪流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在阳明心学、文学复古、科举制艺三股风潮中摇摆。他们的选择,折射出明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如何在理想与现实、思想与生计间取得平衡。台湾阳明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张艺曦先生多年钩沉史料,从方志、族谱、笔记中打捞零散记录,拼凑出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生命轨迹。7月13日下午,张艺曦教授将做客“401號下午茶”,和《上海书评》执行主编郑诗亮一起,聊聊那些被遗忘的“二三流人物”,触碰他们在构建时代底色之时剧烈跳动的脉搏。
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也是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的领军人物。他延续着法兰克福学派的 “社会批判”传统,以他独有的“加速理论”将现代社会诊断为“不增长就无法保持稳定”社会。面对加速社会所带来的疏离与异化,罗萨以其独特的“共鸣”(Resonanz)理论,为我们描绘了一条可能的救赎路径:唯有建立与世界和他人之间富有回应、触动心灵的“共鸣”关系,我们才能寻回存在的根基与生命的意义。7月13日,我们邀请《共鸣教育学》译者、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世岳,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蓝江,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李爱云来到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以“共鸣”之道重新理解教育的发生时刻。
“情绪价值”,成为日常生活的高频词汇。但情绪,真的能被如此明码标价、按需索取吗?当“价值”二字被高频附加于“情绪”之上,我们是否在无形中简化、物化,甚至异化了人心最本真的联结与流动?李沁云在新书《心的表达》有过洞察,结合自身作为心理咨询师和精神分析候选人的体验,她揭示了心理治疗中情绪的“真实价值”——它绝非廉价速效的“情绪药丸”,而是包含挣扎、质疑、移情、边界与漫长耐心的深刻互动过程。这种价值,是两颗心共同承受风暴、直面深渊才生发的理解与蜕变力量。7月13日晚,心理咨询师李沁云、转向佛学研究的历史学者成庆和 “半拿铁”“三五环”主播刘飞将来到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与主持人杀手共同聊聊“情绪价值”如何被日常话语重塑、工具化,治疗室内无法回避的情绪真相等。
冰冷的手术器械,映照的是最滚烫的生命故事。《成为一把柳叶刀》以手术刀般精准的文字,剖开医者生涯的真实肌理。它不只是一本医生手记,更是一场关于生命尊严、人性光辉与医学边界的深度凝视。在无影灯下,理性与情感交织,绝望与希望并存,每一页都承载着对生命最本真的敬畏与担当。止间书店诚邀书友们、初入职场的医生们、医学院校在读学生,在7月13日下午, 与嘉宾周一博士、黎暾亮博士,走进这把“柳叶刀”的内心世界,共话书里书外的医路仁心。
HASHKFK